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笆奈濉卑l展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推進農民教育培訓事業意義重大。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有關要求,全面推進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現制定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以下簡稱“農廣?!保笆奈濉卑l展規劃如下。
一、發展形勢
“十三五”期間,各級農廣校作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體力量、三農政策宣傳的重要窗口、農村農民服務的有效渠道,堅持以農民為中心,聚焦農民教育培訓主責主業,推動各項事業持續向好發展。
(一)發展現狀
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省級農廣校34所,地(市)級農廣校267所,縣級農廣校1775所,鄉村教學點7639個。依托各級農廣校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1310個,其中省級24個,地(市)級186個,縣級1099個。依托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園區等建設15057個農民田間學校,基本實現主導產業全覆蓋,構建了農民教育培訓基層教學工作格局。
“十三五”期間,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培養25.4萬人,合作高等教育培養6.97萬人,農民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等規范體系逐步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5.49萬人,農民職業培訓272.5萬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6415萬人次,教學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開設的四檔廣播欄目《致富快車》《三農早報》《小康農家》《鄉村講堂》,累計制播節目6650期;電視欄目《農廣天地》制播節目3938期、《田間示范秀》制播節目1155期;在中組部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專用頻道開設《農業生產經營》欄目,累計報送媒體資源1918個,播出5481小時;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注冊用戶突破500萬,5萬多名高素質農民實現在線學習;農科講堂累計舉辦170余期,遠程培訓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業科技人員超過千萬人次;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累計超過7000萬人次。
(二)發展成效
1.專門機構作用明顯增強。中央農廣校切實履行組織管理和服務職能,積極承擔理論研究、規劃編制、報告發布、規范制定等工作,建設運行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總結推廣培育案例模式,宣傳典型經驗做法,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各級農廣校充分發揮專門機構作用,積極承擔摸底調研、組織協調、過程管理、跟蹤服務等職責任務,夯實農民教育培訓支撐保障。
2.開放聯合辦學機制靈活有效。各級農廣校統籌利用各種資源,聯合涉農院校,提升高素質農民學歷層次;聯合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市場主體,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和實訓基地;聯合科研推廣機構,完善訓后指導和全程跟蹤。中央農廣校堅持聯合辦學,完善部委間定期會商、整合資源、推進任務的工作機制,促進各地聯合組織部門、教育、團中央、婦聯、科協等單位力量共同開展農民教育培訓;聯合國外遠程教育機構,推進教育培訓手段變革和模式創新。
3.體系聯動優勢更加突出。中央農廣校帶領全國農廣校體系,上聯農業農村部門,橫聯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下聯產業和農民,匯聚多部門多機構力量,加快構建開放合作的體系聯動辦學格局。舉辦三屆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每年發布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承辦國家級農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開展基層校長和師資示范性培訓,建立農廣校共享師資庫,促進云上智農App和廣播電視欄目在體系落地轉化,創建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性農民教育培訓聯盟,全面提升體系辦學水平和發展能力。
4.遠程教育全媒體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資源一體化建設,共享選題、節目和專家資源,實現一次采集、分媒體制作、多渠道傳播。特別是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合作創辦《田間示范秀》電視欄目,轉型升級《三農早報》《鄉村講堂》廣播欄目,有效對接《田間示范秀》觀眾資源與云上智農App專家資源,開展電視節目現場連線與實時答疑,實現電視媒體與網絡平臺聯動;深度挖掘《田間示范秀》的內容和技術資源,在《三農早報》廣播欄目連線專家采訪,實現廣播欄目與電視節目互動。
5.農民教育培訓成果豐碩。面向農民職業培訓,創建了中國特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一模式四體系一機制”整體解決方案;面向農民職業教育,創建了“送教下鄉、農學交替、彈性學制”的辦學模式;面向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建立了“村莊是教室、村官是教師、現場是教材”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農民學習特點,建立了“田間課堂+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模式及“現場教學+線上學習”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學習模式。
(三)面臨形勢
1.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帶來新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完善職業培訓政策,提高培訓質量,造就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李克強總理批示,要培養更多高素質農民和知農愛農實用人才?!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秶鴦赵宏P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強調,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健全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農民。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重要文件,對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作出戰略部署。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構建新格局、開啟新征程為農民教育培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機遇。
2.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來新需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實施,城鄉進一步融合發展,農業科技發生深刻變革,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等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產業領域更寬、平臺需求更旺、人才綜合素養要求更高,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倒逼農民教育培訓供給側進行改革。教育培訓供給要從傳統產業向與新產業新業態協同發展拓展,從一產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拓展,從關注農業生產向生產、生活、生態共贏共生拓展,從技術技能向文化文藝健康領域拓展。
3.農民教育培訓創新發展帶來新任務。從需求看,農民群體分化加速,各類主體快速發展,新職業新崗位不斷涌現,教育培訓需求日益多元化,迫切需要完善教育培訓層次和內容。從目標看,產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要求農民教育培訓目標從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向增強綜合素質和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轉變。從手段看,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應用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廣泛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農民教育培訓成為當務之急。從參與主體看,從教育培訓專門機構為主到科研、教育、推廣、市場等多元社會力量參與,迫切需要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形成推動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農廣校作為農民教育培訓專門機構,還存在教育培訓基礎條件有待完善、組織服務能力有待強化、教育培訓質量效果有待提升等短板,必須緊緊圍繞農業農村中心工作,扭住農民教育培訓這個“牛鼻子”留住人、增能人、育新人,面向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培養人,打造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主陣地,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二、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立足“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農業農村工作總定位,緊緊圍繞“保供、銜接、禁漁、建設、要害、改革”的關鍵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以辦好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為目標,以推進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促進農民教育培訓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協調推進農民職業培訓、職業教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促進各層次教育培訓之間有效銜接,加強農廣校體系、教師、基地、教學資源和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提供人才保障,為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積極貢獻力量。
(五)基本原則
1.堅持農民中心。樹立人民至上理念,尊重農民學習特點和生產規律,以方便農民、實用管用為出發點,將教育培訓辦到農業生產一線,鼓勵從任務型向服務型轉變、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辦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
2.堅持服務大局。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全面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等農業農村中心重點工作,促進農民教育培訓與涉農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緊密結合,加快補齊鄉村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培訓短板。
3.堅持需求導向。聚焦國計民生重點領域,圍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重要任務,結合地方主導產業布局,充分考慮農民多元化和個性化教育培訓需求,促進國家要求、產業需要和農民需求有效結合。
4.堅持公益定位。堅持農民教育培訓的基礎性、社會性和戰略性地位。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強化各級農廣校作為農民教育培訓公共服務機構的職能,保持農廣校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性質不變,堅持公益辦學,服務農民發展。
5.堅持體系辦學。樹立大體系觀,保持農廣校體系穩定。發揮五級辦學優勢,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推動農民田間學校高質量發展,將農民田間學校打造成聯合社會資源服務產業的辦學終端和基本單元。
6.堅持立德樹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貫徹黨的三農政策,教育引導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六)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5年,農廣校體系主陣地主渠道地位更加穩固,農民教育培訓組織能力得到強化,人才培養規模穩中有進,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提升,資源手段服務能力不斷優化,信息化技術手段充分應用,辦學條件和隊伍水平持續增強,農民教育培訓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具體目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力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貫徹新發展理念和三農政策,促進農民全面發展。廣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農廣校體系承擔國家和地方農民教育培訓專項工程任務200萬人,實用技術培訓5000萬人次,農民職業教育招生20萬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5萬人,普及性農民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覆蓋主要農業產區和主導產業,中等職業教育、農民培訓標準體系健全完善。不斷提升條件能力水平,遴選推薦2000所優質農民田間學校、1000名優秀農民講師、500名教學名師,雙師型教師占教師的比例達40%,組織開發100種精品經典教材、100門優質線上課程、5000學時在線教學課程,多媒體融合發展不斷加速。持續推進農民教育培訓信息化建設,高素質農民終身學習機制與平臺建設有效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信息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三、主要任務
(七)著力培養高素質農民
1.圍繞“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深入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以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目標,聚焦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創業創新帶頭人,圍繞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保供、種子、耕地、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產地環境治理等重點工作,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聚焦全產業知識技能鏈條,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帶動能力。圍繞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專項培訓,加快培養農村社會事業專業人才隊伍。結合冬春農民大培訓、送科技下鄉、一事一訓等廣譜性培訓,面向直接從事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的小農戶,重點開展生產技術和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整治、健康生活等培訓,普及推廣新理念新思想新風尚,提升整體素質和生產組織管理能力。
2.圍繞“百萬鄉村振興帶頭人學歷提升行動”,開展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突出產業和素質能力導向,遵循成人教育規律和農民學習特點,深化農民職業教育“農學交替、彈性學制、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推進教學鏈與產業鏈融合。配合實施“百萬鄉村振興帶頭人學歷提升行動”,引導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兩委”班子成員參加高等職業教育,就地就近培養更多高層次、本土化人才。加強與組織部門對接,主動承接村干部學歷提升任務,服務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
3.圍繞“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加快高素質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的帶動作用,開展高端培訓,深化教學內涵建設,規范教學管理,延伸教學環節,提升培訓質量。加強基地建設,總結推廣人才培養模式,引導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基地的人才培養、吸引、集聚作用,參與推進農村創業人才培育工程,搭建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綜合服務平臺,打造一批示范性培訓基地。
4.圍繞人才一體化培養,推進農民培訓與職業教育銜接。在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等重點領域,探索制定農民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在生源、課程、學制、學時、教材、跟蹤等環節銜接標準,促進農民培訓與中職教育、高職教育貫通。探索將農民教育培訓納入國家“學分銀行”建設體系,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
(八)強化農廣校體系建設
1.推進體系穩定發展。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關于充分發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機構作用的部署要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全力確保農廣校由農業農村部門主管的體制不變、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不變、五級體系的辦學格局不變,確保農廣校的工作職能不丟、體系鏈條延伸、為農村農民服務職能加強。吸納專門從事農民教育培訓的社會機構進入農廣校大體系,強化體系聯合、資源共享,確保農民教育培訓事有人抓、活有人干、責有人負。
2.提升組織服務水平。鞏固農廣校作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專門機構的地位,長期承接和配合主管部門做好前瞻政策研究、建設培訓體系、項目過程管理、培訓支撐服務、信息化建設等工作。構建高素質農民發展監測體系,依托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全國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常態化統計機制。強化質量監控職能建設,探索建立農民教育培訓質量保障長效機制。
3.強化條件能力建設。鼓勵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主導產業特色突出、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申報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積極爭取政府支持,改善辦學基本設施,完善公共服務條件,促進公共實訓基地有效服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爭取各級政府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將農民田間學校建設成為體系下沉的辦學終端。加強遠程教育軟硬件投入,提升遠程教育服務支撐水平。
4.深化農村農民服務。發揮貼近三農優勢,為社會各部門服務三農提供橋梁紐帶,推動建立教育培訓、成果轉化、技術推廣、經營服務、創業支持一體化的全程跟蹤服務機制,切實發揮農村農民服務有效渠道作用。主動融入鄉村人才振興,拓展工作領域和服務對象,推動教育培訓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強化與聯合辦學單位聯系,積極承擔人才培養任務,多部門共商共促農民教育培訓。聯合涉農院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農業龍頭企業以及各類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等社會力量,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校企合作“百千萬行動”,合力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加快形成優勢互補、高效協作、共建共享的新型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九)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遠程教育
1.積極開展線上教育培訓。提升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功能。建設高素質農民遠程教育大課堂,推進5G、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加強基層落地應用,開展智能化在線學習、資源開發和教學管理服務。按照“公益性定位、市場化運作”原則,遴選支持一批優質在線教育培訓機構參與高素質農民培育線上學習資源建設。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線上培訓逐步全面覆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線上學歷教育,促進線上線下教育培訓有效融合。
2.構建完善綜合服務平臺。依托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培訓學員、班級、師資、基地、教材等培訓大數據,挖掘數據資源,逐步對學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培訓服務。聚焦高素質農民終身學習和生產發展,加快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大課堂建設,加強云上智農App建設,發揮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作用,整合優質農科教信息資源,推動科研、推廣與培訓融合貫通,服務高素質農民全面發展。利用中央農廣?,F有服務器設備、存儲設備等資源,構建全國農廣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綜合調度服務。
3.努力提升全媒體融合水平。繼續開發貼近農民生產生活實際、符合農民視聽習慣的廣播電視節目,傳播三農政策,普及農業科技。加強全媒體統籌調度,促進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在內容、手段、形式上深度融合,打造農業農村領域農民教育培訓知名全媒體品牌。建立集策劃、采集、加工、傳播、示范、教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遠程教育系統。完善全媒體教學資源開發、應用、激勵機制,促進農廣校體系媒體資源共建共享。
(十)提升教育培訓質量效果
1.加強標準化建設。強化關鍵環節標準建設,重點規范現場教學、線上學習的基本流程,完善師資、基地、教材遴選標準,推動教育培訓有章可循、基本要素科學組合。以農業經理人、家庭農場主為突破,明確重點培育對象核心能力,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持續推進知識能力標準化建設。推進中央農廣校統開、省級校自開專業教學標準建設,探索農民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2.突出需求導向。抓實對象摸底和需求調研,優先遴選教育培訓意愿強烈的農民學員,精準確定培養對象。嚴格按照目標分類、任務分層、課程分模塊、培養按周期的要求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選好教師、用好基地、配好教材。突出人才培養實用有效,準確定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促進人才培養目標與內容系統完整、銜接配套。
3.強化跟蹤評價。建立后續跟蹤服務機制,跟進農民學員產業發展,持續提供政策信息、技術指導,協助主管部門宣講政策、推介項目,幫助農民獲得金融信貸、電商服務、法律援助等服務。建立以農民滿意度為導向的培育效果在線評價指標體系,實現培訓過程全程可追溯可跟蹤,推進農廣校體系培育質量效果評價全覆蓋。
4.搭建多元化平臺。繼續辦好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定期發布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發揮好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業農村人才培養研究智庫作用。依托現有平臺和創新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支持各地舉辦農民創業創新競賽、創意比賽等活動,引導高素質農民學員積極參與。指導農民協會、產業聯盟等開展活動,促進健康發展。
四、重點行動
(十一)實施師資隊伍能力提升行動
加強農廣校體系校長隊伍、專職教師隊伍、教學管理人員三支隊伍建設,分層分類開展輪訓。完善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建設,吸納更多土專家、田秀才加入兼職師資隊伍。建立師資培訓課程體系,逐步建設國家級師資培訓基地。開展教學評比等活動,鼓勵各地成立講師團、名師工作室、教學創新團隊。以全國共享師資為重點,打造農廣校體系名師隊伍,推進名師名課名教材一體化發展。繼續宣介優秀基層校長、優秀教師,宣傳典型事跡和教學成果。
(十二)實施農民教育培訓內涵建設行動
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基礎研究,組織開展農民教育培訓與農業農村人才培養、學歷教育、國外經驗比較研究,持續開展教育培訓模式實證研究,強化對工作的指導借鑒。發揮體系優勢,整體推進分段培育與集中培訓統一、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舉。豐富拓展教育培訓領域和內容,從突出產中向全鏈條拓展,從突出生產向經濟社會全領域拓展。大力開展線上教育培訓,優化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促進線下培訓與線上學習融合發展。推動農廣校體系辦學人員教學素養提升,強化課程、師資、教學環節、現場教學點建設,提升實踐教學比重,規范田間學校管理與使用,推進農民教育培訓供給側結構性優化。
(十三)實施精品經典教材打造推廣行動
優化教材建設布局,拓展全國通用教材建設領域,鼓勵建設適應地方產業發展的區域教材和特色教材,構建統分結合、協同發展的教材體系。圍繞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調整教材建設方向,由注重一產和生產技能向一二三產業融合、鄉村建設、公共服務轉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與文字教材配套的音視頻教學資源,加快發展手冊式、掃碼式、活頁式、融媒體等新型教材。健全完善教材建管用評服機制。結合名師名課名教材一體化建設,分批分步驟推出農民教育培訓精品經典教材,定期開展宣介推廣,打造農民教材品牌。
(十四)實施農民田間學校建設發展行動
堅持以用為主,依托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園區等資源,中央、省、地、縣分層分類,選好用好農民田間學校,推進農民教育培訓與農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在農業產業鏈上合理布局農民田間學校,促進農民田間學校數量、質量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突出田間學校理論教學和實操實訓兩大核心功能,強化規范運行管理,優選推出一批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促進區域間資源優勢互補、共享共用。加強農民田間學校之間交流合作、協同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延伸農民田間學校功能,服務鄉村事業發展。加強農民田間學校國際交流合作,推動農民職業教育培訓“走出去”。
五、保障措施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廣校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聯合辦學單位的重視與支持,促進農民教育培訓和農廣校建設納入地方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培訓能力。
(十六)爭取政策支持。繼續爭取農民接受非全日制中高等職業教育享受免學費和助學政策。爭取將農廣校辦學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提升教育培訓能力。幫助農民實現產業發展與強農惠農政策有效對接。
(十七)強化典型引路。及時總結各地涌現的好經驗、好典型、好模式,樹立發展標桿,示范帶動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組織開展各類宣介活動,在全國體系上下形成爭先創優的工作環境。
(十八)營造良好氛圍。多媒體、多渠道宣傳農廣校的特色優勢和辦學成果,不斷提升社會影響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和對外宣傳,促進中外經驗借鑒,提升農民教育培訓和中國農村遠程教育國際知名度。
(十九)加強自身建設。弘揚農廣體系“愛農奉獻、創新融合、擔當篤行”的核心價值觀,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共推事業創新發展。加強隊伍建設,補齊知識素質短板,提升履職盡責能力,打造“一懂兩愛”的農廣校專業化工作隊伍。強化督導考核,健全工作機制,確保任務落到實處。